2月15日,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分別發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22》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報告發布了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其中廣西這3個城市上榜!
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一角。廣西日報-廣西云客戶端記者 周軍 攝
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
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顯示,北京、上海穩居榜首。廣西南寧市上榜,位列第57名,桂林市位列第84名,柳州市位列第86名。
值得注意的是,百強榜城市地區生產總值之和超68萬億元(占全國的67%),北京和上海超3萬億元。百強榜城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之和超過2萬億元(占全國的86%),其中,北京超2000億元,深圳和上海超1000億元。
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及排序
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結果顯示,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為:深圳、南京、杭州、廣州、武漢、西安、蘇州、長沙、合肥和青島。廣西南寧市、柳州市分別位列第51名和第72名。
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科技部共支持103個城市(區)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103個創新型城市以占全國51%的人口,匯聚全國85%的R&D經費投入和72%的地方財政科技投入,培育全國85%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出全國81%的高新技術企業營收,覆蓋全國67%的GDP。
高樓林立的邕江沿岸。記者 鄒財麟 攝
南寧市
2021年,南寧市各類創新型企業數量居全區第一。1011家企業獲評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占全區總數的31.52%。發放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后補助1880萬元,推動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超1300家,居全區首位。
目前,共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35家,占全區總數35.35%。新增自治區重點實驗室9家,總數達62家;新增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家,總數達109家;新增廣西新型研發機構11家,總數累計達28家,均居全區首位。
根據2022年印發的《南寧市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全市科技創新動力、活力和能力明顯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支撐重點產業發展的創新平臺體系更加完善,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大幅提升,創新引領示范作用明顯提升,國內外創新要素流動更加通暢,創新型南寧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廣西自貿試驗區南寧片區一角。記者 鄒財麟 攝
柳州市
2022年1月7日,科技部印發關于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通知,支持全國25個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柳州作為廣西唯一獲批城市位列其中。
2022年以來,柳州市共推進企業、大學院所等單位建設199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6家重點實驗室、293家企業技術中心,建有市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的企業占規上工業企業比例達到27%。建成自治區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47家;搭建了首家“廣西實驗室”-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成功引入了電子科技大學在柳州建立廣西智能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廣西汽車產業研究院在推進建設中。
在柳州市柳東新區安吉物流園,一批新能源汽車正整裝待運。 黎寒池 攝
按照柳州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目標,到2023年,柳州市還將形成: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明顯增強,創新創業人才加速集聚,創新環境更加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創新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的新格局。支持柳州建設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廣西副中心城市。初步建成宜居宜業、特色鮮明的創新型城市。
位于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的一家食品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螺螄粉生產線上工作。 廣西日報-廣西云客戶端記者 張冠年 通訊員 石峰 攝
桂林市
2012年至今,桂林市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一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轉化不斷實現突破,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綜合水平位居全區前列。
數據顯示,桂林市本級科學技術支出從2012年的1.19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2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從86家增長到385家,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數量從23家增長到64家,技術交易額從0.58億元增長到30.78億元。
夏日,桂林漓江天氣晴朗,晚霞如染,流云朵朵掛天際,呈現壯麗的夕照風光,美不勝收。廖翔 攝
桂林引進和培育壯大了一批創新型企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385家,廣西“瞪羚企業”從無到有達到23家,國家中小型科技企業評價入庫518家,數量均位居全區前列;依托企業、高校院所、投資機構等各類主體,建成自治區級以上科技創新創業孵化平臺21家。